而且现在的结婚证不但没有照片,甚至连字都是手写的。
相当简陋。
所以农村大部分人连结婚,都不能拥有一张属于自己的照片。
也因为如此,能有一张自己的照片,在农村是一件相当有面子的事。
杨梅带着照片回家,准备找人做个相框,把照片装起来。
走到半路,有村民见她一直低着头看东西,好奇问道:“杨梅,看啥东西呢?路都不看了。”
杨梅亮出手中的照片,笑着说:“也没啥,复兴给我们一家拍的合照,你们瞅瞅,是不是拍的还行?”
村民们听到这话,立马围了上来。
他们在村里,都没怎么见过照片这种东西,当然想见识一下。
杨梅一家福气真好,吃的好穿的好不说,现在都拍上照片了。
不过他们李家庄所有人也是因为李复兴的付出,都越过越好了。别的村现在都吃不上饭,他们村却可以吃饱,这也都是李复兴的功劳。
“别说,拍的真不错。”
村民们都啧啧赞叹,脸上都露出羡慕的神色。
“到照相馆拍也花不了太多钱,复兴说几毛钱便可以,你们去拍一张也行啊。”杨梅说道。
村民们都沉默了。
一张小小的照片就要几毛钱,这还便宜吗?
拍照可是个高消费的事。
刨去拍照师傅的花费,还有照片冲洗跟打印等费用。
所以在当下这个时代,拍照算是一项很奢侈的行为。
村里都知道李复兴那有照相机,也有不少村民想让李复兴帮他们拍一张,不过都不好意思张嘴罢了。
现在的照相机可相当贵,和自行车相差无几。
因此一般人根本买不起相机,能买得起的,都是家境比较殷实的。
过了不多时,村民们便听说,李复兴在帮村里人照相。
听到此事的村民纷纷向李复兴家赶去,都怕去晚了排不上队。
……
“大伙都排好队,咱们每家都能拍一张。”李复兴看人越聚越多,赶紧维持秩序。
村民们听罢都乖乖排好队。
可以免费拍一张全家福,难道还能不听话不成?
李复兴最终把拍照地点选在了学校的一面墙,小香在上面画了画,她绘画天赋还不错,画的画很好。
其实一开始李复兴只是想帮学校的老师跟学生们拍几张。
可没成想消息竟不胫而走,还传的愈发离谱起来。
不过村民们来都来了,李复兴也就不忍心拒绝,让村民们失望。可每人拍一张确实太多了点。
“赶紧回去把你爷爷叫来!”有村民安排自己的孩子。
谁家人先凑齐,谁家便先拍。
“复兴,我家人都来了。”有村民特地洗了洗头,换上了件补丁少的衣服。怎么说也是人生头一次拍照,得板正一些。
“好,那便先给你们家拍,你们夫妻俩在后面,让老人与小孩在前面。”李复兴安排位置。
这家人立马按位置站好,脸上挂着笑意。
“行,都看镜头,都待好不要动,不然会模糊的,记住了!”李复兴嘱咐。
“好嘞!”
周围的村民们都认真地看着李复兴为那家人拍照,想着提前学一下,拍到自己家的时候,才能拍的更好一点。
“你这臭小子,把手从弟弟身上拿下去。”李复兴说。
他爹立马给了那小子一下,瞪着眼睛看他。
那小男孩这才老实了,不再乱动。
“行,都站好了,三二一!”李复兴按下快门,把照片拍好。
“来,下一家!”他接着喊。
拍完照的村民问:“复兴,啥时候能拿照片?”
“五六天吧!”
要是他自己洗的话,其实用不了这么久,一天便可以了,让别人去洗,时间肯定会久一点,得排队的。
不过要是给了好处,那就另当别论。
“不用紧张,笑一下。”
……
每家拍一张,也没用多长时间,那些拍完照片的,便马上都被老支书和大队长喊去干活了。
拍完村民,李复兴又为学生和老师们拍了几张。
到第二天,李复兴去了城里,先把照片和信送到邮局寄出去。
他也给姑奶奶写了一封信,内容无非就是让姑奶奶安心,他会照顾好爷爷奶奶,同时请姑奶奶也照顾好自己的身体等。
第一次交流,李复兴并未说其他事。就算他有别的想法,那也要按部就班的来,不能着急。
而且一些话就算说了,姑奶奶也不见得会相信,很难保证根据他的想法去做。
随后,李复兴便去了照相馆。
“你好同志,麻烦帮忙把这些照片洗出来。”李复兴连带着胶卷和两包大前门,一块递了过去。
第175章:不能用公公家的东西补贴娘家人(1/2)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。